網站二維碼
剛開始找主播,我們也沒有通過MCN機構,就是通過朋友介紹熟人。冷啟動階段,尋思先刷刷臉,過渡一下。
朋友介紹給我一位有千萬粉絲的網紅博主,他也吃過我們產品,是我們的粉絲。而且,他不要我們坑位費,就是走銷售提成,賣多少單,他抽多少傭金。
我們團隊對這次直播滿懷期待,畢竟他粉絲量在那。
直播當天,我跟他經紀人通過電話,旁敲側擊地問了下他的帶貨能力。他經紀人也實誠,沒摻水份直接說他帶貨的銷量也就是兩位數左右。
他那場直播給我們帶來20單的銷量。我們也不好意思說什么,主播很認真,講解和試吃都很細致,他會挑起來給觀眾看粉的顏色和湯的顏色,還會形容試吃的味道,給我們展示得很全面。第一場帶貨效果不好,還給我們返場做了第二次直播,真的是非常敬業(yè)的主播。
但說實話,對于銷售結果當時我是挺震驚的,那是“618”前夕,每個直播帶貨平臺發(fā)戰(zhàn)報都是幾億幾億的,感覺幾千萬都不太好意思出來講。 沒想到我們直播首秀就只賣了20單,非常慘淡的開局。
可以說,直播帶貨并沒有帶給我實際的成交轉化。
但是,因為螺螄粉的網紅身份,來找我們團隊合作的直播平臺特別多。每一家都竭盡全力給我畫餅,直播帶貨這好、那好、哪都好。整個宣傳架勢,一副你要我有,天長地久的感覺,就好像只要跟它們合作,明天就能被全網知曉。
“618”的時候,我們跟某頭部社交平臺合作過,是他們的企業(yè)號服務團隊來找的我們,說服我們去它們平臺直播。跟我們談的時候,還話里話外暗示我們可以買些流量,造下數據沖沖人氣。
我們的合作形式也挺松散,沒有給安排主播、或者培訓什么的,也沒講直播會在哪兒展示,就是讓我去它們平臺開小店。
我觀察到的直播位置露出啊,就是直播的時候,在我們的企業(yè)帳號上會同步直播信息。整場直播在線17人,賣了5單,我都覺得是不是他們自己的人買了我們產品。
播完之后,對方團隊過來復盤,來了三個人,比直播前跟我對接的人都多,各種角度強調我們的數據增長。
能不增長嘛,直播前剛在你平臺開的店,之前的銷售數據是零,怎么賣都是增長。
我看了它的戰(zhàn)報,話題瀏覽量1.4億,銷售額同比增長180%。感覺數據有注水嫌疑,基本上都是新開的店,之前沒交易過,增長多少還不是平臺方說了算。
他們就是想拿我們做Case,給其它客戶看,有多少中小品牌在我們平臺直播,成長多好。你們也得開通直播業(yè)務。他們就想把直播業(yè)務做成產品商業(yè)化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