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
誘餌效應
人們對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,因為第三個新選項(誘餌)的加入,會使某個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。 這就是我們在營銷策劃里常說的 “誘餌效應”,它是利用人們購物時對比心理的一個典型方法。 比如有些商店總是會放一些基本賣不出去的高價貨,質量也沒多好,可就是貴。這就是刻意放的 “誘餌項”,它會讓其他商品顯得更加 “物美價廉”。 再比如還有個《經(jīng)濟學人》雜志訂閱的案例,非常經(jīng)典:
① 電子訂閱:59美元。
② 紙質訂閱:125美元。
③ 電子和紙質訂閱:125美元。
訂閱電子和紙質雜志的價格和只訂閱紙質雜志的價格一樣,他們?yōu)槭裁磿峁┻@樣的選擇?難道搞錯了? 實驗人員給100名麻省理工學生提供了上述價格表,詢問他們購買的選擇。當三個選項都在時,學生選擇了混合訂閱;當去掉125美元的紙質訂閱選項時,學生選擇了最便宜的選項。 這意味著中間選項不是無效的,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參照,他們通過對比會發(fā)現(xiàn)混合訂閱非常劃算,從而刺激他們花更多的錢訂閱雜志。 這就是我們消費行為中常見的誘餌效應,想想看,這種誘餌項是不是挺常見?
我隨便說一個,2個差不多的床墊,一個原價750,現(xiàn)價450;另一個原價650,現(xiàn)價450,你會選擇哪個?
百雀羚這個精華水,單件買59元,限時第2件19元,很明顯主推的就是拍2件,單件價格就是一個誘餌項。
如果下面直接寫成2件78元,效果就會差很多。
維達卷紙單價56.9元、限時搶2件減15元、拍4件平均到手價僅45.65元,也是同樣的道理,都是在引導消費者多買點,把量做上去。
這有點像薇婭的直播間,每次開始都是說1件多少錢,一點感覺都沒有,緊接著就是2件多少錢,3件多少,4件低到多少,越來越有感覺。
05 狄德羅效應
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 “愈得愈不足效應”,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,心里很平穩(wěn),而一旦得到了,卻不滿足。
比如你買了一雙心儀已久的AJ鞋,然后一直在心里嘀咕:“不行啊,沒有與這雙鞋搭配的褲子” 、“剛看到了一條不錯的褲子,剛好又有優(yōu)惠,干脆買條褲子來搭配吧。”
而買了褲子,你又開始嘀咕,好像還差一件搭配的衛(wèi)衣,剛好有滿減活動,那就順手再買件不錯的衣服......
完了嗎?還沒完。
你會不停的嘀咕是不是還差個帽子啊、包包啊、腰帶啊、配飾啊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