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二維碼
衛(wèi)少能說,當時做了大半輩子豆腐的師傅不止一次告訴他,“川菜的傳統(tǒng)、做菜的規(guī)矩不能丟,做菜不能馬馬虎虎糊弄,不然做不了太久?!?span style="letter-spacing: 0.544px; text-indent: 2em;">
此后,衛(wèi)少能又學會另一道名菜——“麻婆豆腐”,因為考究勾芡的次數和適量,要呈現“麻、辣、燙、鮮、香、酥”的口感,衛(wèi)少能因為失敗練習的次數比熊掌豆腐還要多,但他都沒有放棄。
如此七八年的認真刻苦學習后,衛(wèi)少能才真正出師。
付出總有回報。經過拜師學藝的衛(wèi)少能因為廚藝不斷精進,小食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。后來壯大擴充分別易名為“皇冠飯店”和“鴻賓樓”。2002年,又易名為“帥府大酒樓”至今。三年前又在縣城下寺增開了一家分店。
從最初的養(yǎng)家糊口,稍稍再賺點小錢到如今的發(fā)展壯大,成為劍門豆腐的領軍人物,衛(wèi)少能已經走過了33年。他說要感謝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和這些年旅游興市、興縣的一些好的決策和扶持。沒有絡繹不絕的游客也就沒有自己的今天。作為餐飲店的經營者,還要感謝自己和家人的吃苦與執(zhí)著。
為了讓生意好一點,他們一度推出夜店,專門為晚間的過往司乘人員服務,經常到凌晨兩三點鐘才騎著自行帶著愛人回家。其中有一次因為夜黑,沒注意路上有坑的他劃傷膝蓋,兩天都不能起床。
此外在他負責掌勺的時候,最累的一次就是8個小時不停地炒菜,連上洗手間的時間都沒有。
為了打響“劍門關”旅游名片,讓更多游客知道“劍門豆腐”,近幾年劍閣開始持續(xù)舉辦豆腐節(jié)。每次節(jié)日來臨前,作為劍門關豆腐協(xié)會會長的衛(wèi)少能除了要準備自己的企業(yè)參與展示外,更重要的是根據接待訂單,聚攏其他豆腐店的負責人安排菜單,統(tǒng)一菜品、做法和規(guī)矩?!安灰恢碌木婉R上安排現場教學?!?span style="letter-spacing: 0.544px; text-indent: 2em;">
衛(wèi)少能說,再經典的豆腐菜總有吃膩煩的時候。最近十多年,他一直致力于新菜品的創(chuàng)新開發(fā),截至目前,已經將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三四十個花色品種擴充至340個。其中,他有道比較滿意的新品叫“皇后豆腐”,就是基于當時所有的豆腐菜味道都比較偏重,不太適合3歲以下的小孩吃,其中包括自己的小孫子。為此他在查閱很多烹飪資料后,創(chuàng)新了酸甜味的“皇后豆腐”,結果深受孩子們喜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