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二維碼
作為公司的靈魂人物,王治全思路對頭,行動落地,這對大樸來說是大幸。如果說公司發(fā)展有瓶頸,瓶頸很可能首先在公司的一號人物。也就是說,公司一號人物的思維模式、價值導向、決策、行動力、關注焦點等,將左右公司發(fā)展的成敗。
王治全對大樸發(fā)展步伐的調整無疑是正確的。作為一個行業(yè)新闖入者,當實際運營效果與預期有明顯偏差時,這樣的調整也是非常明智的。只是,有些調整是事后的,沒有辦法預知。但有些問題,比如家紡產品復購率低的問題,應該早有認識,早有對策,到后面才發(fā)現,再去擴充家紡以外的品類,就給人一種亡羊補牢的感覺。這一點非常值得商榷,其中的經驗教訓也非常值得總結。而且,產品線越寬,品類越多,管理難度就越大,對團隊能力的挑戰(zhàn)也更大。這一點仍是大樸今后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(zhàn)。建議大樸的業(yè)務、產品還是要有所聚焦。
二道坎:品牌
好產品是品牌的基礎,但有了好產品,并不表示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好品牌。品牌的關鍵點是定位準確與否,這是大樸要跨越的第二道坎。大樸到底是誰?它是一個什么樣的品牌?它的目標消費群是誰?應該如何傳播品牌?諸如此類的問題,如果不一一解答清楚,必然會羈絆品牌的成長。
大樸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品牌?從案例信息來看,大樸要做家居生活品牌,圍繞臥室、衛(wèi)生間、廚房等生活場景,為目標消費群體提供一站式家居用品解決方案。它賣的是生活美學和生活哲學,它并不是一個賣貨、賣產品的公司。如果只是賣貨,只做件套和巾類就好了。要想引領生活方式,就必須多品類,這樣才能讓用戶感受到大樸倡導的生活理念。大樸傾向于多品類布局,這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,她們開始認為大樸不是賣家紡的,她們有什么需要的時候,第一反應是大樸有沒有。這證明在消費者心目中大樸是一種生活方式,她們愿意在大樸消費自己能夠消費的需求。
按照這么一個定位,覆蓋這么寬的品類,是否容易失去焦點、分散資源?要真正做出品牌,
是否反而更難了?
找準目標用戶群對打造品牌非常重要。最初,大樸將目標消費者定位在30~45歲的女性、中產階級、事業(yè)有成或家庭經濟自由的人群。但大樸發(fā)現這群人通常忙于工作,并不具備傳播能力。后來大樸意外發(fā)現年輕媽媽這個群體對安全非常重視,交流的欲望非常強烈,也樂于分享信息。于是,大樸將年輕媽媽作為了自己的核心用戶。
大樸從創(chuàng)立走到今天,也是一個品牌成長的過程,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值得大樸去總結,也值得其他企業(yè)借鑒。